妈妈的好情绪是影响孩子情绪管理的关键因素。
面对敏感孩子的情绪发作、多愁善感或者怕生等等各种的敏感表现,通常情况下我们也会看到各种不同情况的妈妈。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这类妈妈通常是我们眼中常说的很能为子女操心的好妈妈。这类妈妈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当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很情绪化,很“莫名其妙”的时候,她就变得很焦虑。
她们会想:“孩子这是怎么了,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吗,或者孩子会不会有问题?”如何孩子的情绪化变得越来越明显,或者孩子的奇特想法和做法变得越来越难以被她理解的时候,这样的妈妈就会变得很紧张很焦虑,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的中国式妈妈。
那么,这样的焦虑的妈妈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不得不说这和妈妈自己的被抚养习惯有关,也就是和妈妈的个体因素有关。在大概率情况下这样的妈妈也被一个焦虑紧张的家长所带大,在这样的妈妈的潜意识里认同和习得了她的重要抚养人的抚育习惯。她们会认为对孩子操心,为孩子担忧是一个好妈妈的表现。所以,如果对孩子敏感的表现“视而不见”的话,她们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自己的妈妈角色是没有做好的。
另一方面,焦虑的妈妈也是一种群体效应。一般来说,对孩子给予大量关注的妈妈很多情况下是全职妈妈或者待业妈妈。她们会有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别人家的孩子如何表现,别人家的家长是怎样照顾孩子。所以,这些妈妈之间常常会感同身受,也会经常交流她们之间的这种隐忧。当她们发现其他妈妈也在为之焦虑的时候,她们会觉得这样的焦虑是被允许甚至可以被放大的。
当孩子敏感发作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妈妈很难耐受。一方面,这些妈妈也会试图做一个能涵容的好妈妈的。但是,通常情况下,她们会发现这真的很难。
她们可以有耐心有爱心的尊重和引导孩子一次、两次。当孩子在她这样的努力之后仍然看起来没有变化的时候,这样的妈妈就变得烦躁不安。她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耐心都被孩子磨没了”。
所以,当敏感的孩子遇到不稳定的妈妈,就会经常发生孩子与家长的冲突状态。一方面妈妈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难带,另一方面孩子的天性也常常被抑制。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理解呢?
对于不稳定的妈妈来说,其实不是孩子把妈妈的耐心磨没了。更准确的说法是:妈妈自身情绪的稳定性就不够的。当孩子作为情绪的导火索并引燃的时候,妈妈的感觉就是孩子造成的,但其实是妈妈自己就有“炸药包”才会被点燃的。
不稳定的妈妈一方面在尝试接纳包容孩子,另一方因为自己的情绪能量受阻所以对于真正能掌控局面仍然有难度。
很奇怪的是,爆发的妈妈往往遇到爱爆发的孩子,就像某种诅咒一样。这样的妈妈会觉得孩子就是来向她们讨债的,要教育孩子简直是太难了。
当孩子敏感发作的时候,这样的妈妈并不试图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们更关注的是当下如何解决孩子带给她的困境和尴尬。就像我们在超市或者其他公众场合经常看到的情况类似。一边是孩子的哭哭啼啼、大吵大闹,另一边是歇斯底里、生拉硬拽的妈妈。
在这种情况下,做妈妈的会觉得很耗竭,而作为孩子来讲也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好好的对待和关心。到孩子成长的后期更可能发展成为敌对的母子或者母女。我相信这一定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这样爆发的妈妈是怎样被击中的呢?
不得不很惋惜的说,一般来讲这样爆发的妈妈在她的童年的时候也很可能没有被好好的对待过。她们的童年很多时候都是被暴力或者被压制的。她们自己实在没有体验过如何以平等、好奇、接纳的方式被照料。所以,她们施与不了自己没有的东西!
那么,这些或焦虑或不稳定或爆发的妈妈,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和敏感的孩子建立更友好的亲子关系呢?
其实,答案也比较简单,就是让自己有个好的情绪。我们知道当我们情绪上来的时候不管我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其实孩子是能感受到我们的情绪的。哪怕仅仅是焦虑,孩子的潜意识也会捕捉到,进而认为自己不是可爱的孩子,不是完全被妈妈接纳的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那么,想要拥有一个好的情绪的妈妈,可以跟我们来做如下的情绪训练:
情绪训练:安装情绪暂停开关
当孩子很敏感、很情绪化的时候,作为妈妈首先需要给自己的安装一个情绪暂停开关。当我们自身能平静下来的时候孩子对待自己的敏感也会变得平静,至少不会像看怪物一样看待自己。在操作上,我们可以来做:
-
第一步,设定情绪暂停开关。这一步需要在孩子敏感行为之前由家长自己来设定。首先我们假定孩子如何行为怪异的时候,你的情绪会什么。然后为自己设定一个方便的暂停开关。这个暂停开关可以是一个握拳动作,也可以是一句内心独白。比如使用“情绪小怪来了,请你停下”。具体的您可以根据你自身的情况来设定
-
第二步,觉察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的某些言行触发到了你敏感的神经的时候,不要着急,先用心觉察一下孩子的这个行为触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感受。这样的情绪是有利于孩子还是仅仅是自己的情绪宣泄。
-
第三步,按下暂停键。当你觉察到自己不是有利于孩子的情绪要出来的时候,请按下你的暂停开关。用平静或者接纳的态度去理解孩子的敏感言行。
做好妈妈给孩子正确的影响和训练,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