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知道孩子早恋了的时候,你还记得你当时的反应吗,是暴跳如雷,还是假装淡定,抑或谆谆教导?我相信不同的家长总有一套自己习惯的办法,但是,里面可能有些误区需要我们小心。

误区一:强烈对抗。
当你知道孩子早恋了的时候,如果你是暴跳如雷的,想必所引发的孩子和你的激烈的对抗,你已经尝试过了。结果如何,我想你其实心中有数的。我们越是激烈,当孩子有了觉醒意识的时候,其反抗也会越激烈。就好像你是拿着乒乓球拍的运动员一样,你越是用劲儿,它离你就越远。
所以,在这种方式上尽管你已经习惯了这套操作,但是,其效果可能不能如你所愿。当然,我相信你的这套操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很可能是非常奏效的,常常是“手到擒来”,让孩子乖乖听话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手无缚鸡”之力,他很明确的知道自己没有力量与你抗衡。孩子知道在自己能量不足的时候是要依附于你而生存的,所以他们也会很顺从。
但是这样的方式使用得越长久,孩子内心里被压抑被遏制的东西越多。在孩子小的时候,看起来一切都很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但是这些被压抑被遏制的能量其实并没有消失,它们一直都在。在孩子的心里其实很早很早就埋下了,想要和你一较高下的种子。当这些能量越积越多,并且孩子逐渐长大,在生理上长大看起来可以与你抗衡的状态的时候,孩子就会跃跃欲试。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敏感期了。
误区二:预设标签
如果在你知道孩子早恋了的时候,你采取是是假装淡定总显得自己是个“民主的好父母”了吧。我想这也是未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其实早就给孩子的恋爱贴上了标签了!
你为什么不说孩子仅仅是恋爱了呢,而要说孩子早恋了。这就好像在说:“孩子,你现在还不是时候,这件事情干早了,干早了就是你的不对了”。当然,这是你潜意识的语言,表面上你没有表达出来,但是潜意识的互动你比想象的要高明。你潜意识的信息在你的非言语信息里,会让敏感的孩子接收到的。孩子会知道你在评判他们。他们会知道,父母不希望自己这样。这个时候就会有三种不同的孩子出来。
(1)听话的孩子
在他们感受到你们不希望自己这样的时候,他们会出于讨好父母,出于对父母的爱的顺从,而草草的杀死自己的恋情。这样的孩子也是很多父母希望看到的孩子。他们看起来如此懂事,知道学习是摆在第一位的,知道父母老师不希望自己早恋。
也许结果上真的是这样,但是,其实在心理过程上却并不如此统一。这样顺从的孩子,其实是有一个前提预设的。这个预设就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还不错。至少孩子在很早年的时候就学会了感恩父母,所以,比起失去享受恋爱的愉悦,他们更不情愿因为自己“不乖”而让父母难过。
他们承受不了那样的的自责和羞愧,于是选择了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求。但是,压抑的结果不仅仅是表面的我们想要看到的平静,也有内心积蓄的深深的渴望以及冲突矛盾。这后一部分积累的隐而不现的深深的渴望和冲突并没有被处理。
(2)不听话的孩子
这里所说的不听话的孩子并不是一直以来都不听话,而是在恋爱这件事上不再听你的话了。你可能会觉得很困惑:这孩子一直以来都听话的呀,不知道为什么在早恋这件事情上就不听你的了呢?
这仍然需要从源头说起。孩子一直以来都很听话,是孩子与你保持连接的一种方式。他们意识层面是知道你对自己好的,也知道你说这些是为了让他以后有更好的未来。
但是就像亚当和夏娃的寓言一样,越是告诉他们不能偷食禁果,他们越是抵制不住诱惑。这也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反对,越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同病相怜,越让他们要冲突一切阻碍在一起)在作怪。
一方面这对他们来说确实太有诱惑,另一方面他们的心智尚在发育。所以这对他们来说的确很容易就想要去尝试一下。
(3)较劲儿的孩子
这部分孩子可能是对于家长来说最难的孩子。他们一贯的作风好像就是和父母对着干。他们会和你长期的较劲儿,不仅仅在恋爱这件事上,在其他事上他们也会这么干。总之,他们好像是老天派下来折腾你,历练你的。
那么,这部分孩子难道天生就这么逆反的吗?可能也不是的。大部分情况下,这都是你和孩子互动的结果。也许你是一个很容易激惹的人,在孩子与你的互动中,他捕捉到了你这样的信息。
在小的时候,孩子发现当他(她)很安全,很听话,很乖的时候,你反倒不关注他(她)了。这让他们很沮丧。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让你去关注到他。当一天自己不乖,自己闹腾的时候,他们奇怪的发现你居然会去关注他们,会投注更多的精力在他们身上了。所以,这让他们如获至宝,他们把这样的经验保留了下来。然后开始了漫长的这样的与你互动的过程。
所以在早恋这件事上,也无一例外,反正不乖你就会更关注他们了。
因为他们得不到更好的连接方式,所以采取敌对的方式让你至少和他有连接,他也会觉得比没有连接要好受一些。当然,这都是他潜意识的语言,意识层面,未必能感受得到。
另外,在这里我要给父母证名一下,对于早恋的定义显然不是我们家长自己为孩子“量身定制”的,我们辛苦的家长不过是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接收到了这样一个概念,然后认同了这个概念,并把它错位的用到了孩子身上。所以,我们看到对于孩子恋爱提前这个事情其实是有我们共同的文化焦虑在里面的。因为我们的文化里对孩子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就是要听话,要乖,要该上学上学。所以,当孩子打破我们这种期待的时候,我们就感到孩子脱轨了要出大事儿了!
这样说可能作为家长的你就感到为难了,感觉自己言行重了也不行,忍着还不行,做家长怎么就这么难呢。是的,做家长的确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孩子仍然未成年,他们羽翼未丰,所以你仍然需要小心呵护。
在孩子恋爱这件事上。我们一起来重新检阅一下,看看孩子的恋爱到底是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些调整或训练,以便让您能更加了解孩子。
父母训练:认知调整
让我们再一次审视一下,我们所谓的孩子早恋的界限在哪里。
我们假设存在早恋这回事儿,那么请问多早是早呢?是八岁,还是十二岁,还是十五岁,或者干脆就是十八岁,甚至是大学毕业之前?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同时我们又从一个大众视角来看,对于家长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说“至少不能还在上学的时候吧,孩子还没高考呢,耽误了学习可怎么办”。是的,我也同意的这样的看法:恋爱不能影响学习。我们再次澄清一下,很多家长可能不自己的把恋爱等同于影响学习了。那么,恋爱真的就等于影响学习了吗?我想也是未必的!